国家水网是综合水灾害防控、水资源调配、水生态保护和智慧管理的复合网络系统。2021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明确,“十四五”时期要以国家水网建设为核心,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问题,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水利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国家水网正在加快构建。十年来,我国大江大河基本形成了以河道及堤防、水库、蓄滞洪区等组成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监测预报预警能力显著提升,全国各类水情站点由2012年的7万多处增加到2021年的12万处,南、北方主要河流洪水预报精准度分别提升到90%和70%以上。近十年我国洪涝灾害年均损失占GDP的比例,由上一个十年的0.57%降至0.31%。全国水利工程供水能力从2012年的7000亿立方米提高到了2021年的8900亿立方米。十年来,水资源利用方式实现了深层次变革,水资源配置格局也实现了全局性优化。各地充分发挥河湖长制的制度优势,重拳治理河湖乱象,依法管控河湖空间,严格保护水资源,加快修复水生态,大力治理水污染,河湖面貌发生了历史性改变。十年来,我国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8万平方公里,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实现“双下降”。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高质量的水利基建事关国家发展和安全。下一步,水利部将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水利部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以大江大河干流和重点江河湖泊为基础,以南水北调东、中、西三条线为重点,科学推进一批跨流域、跨区域重大引调水工程的规划建设;还将在已开工的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的基础上,继续做好南水北调后续工程的规划论证,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的高质量发展。同时,水利部将结合国家、区域和各省份水安全保障需求,加强国家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和区域的重要水资源配置工程的互联互通,推进区域河湖水系连通和引调水工程建设,形成城乡一体、互联互通的省市县水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