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水利和湖泊局

湖北省十堰市中心城区水资源配置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公示

日期: 2018-12-07 15:42:00
引调水专班
来源:

湖北省十堰市中心城区水资源配置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公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等文件的要求,十堰市水利水电局正式委托中南安全环境技术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承担湖北省十堰市中心城区水资源配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评价单位从即日起,将《湖北省十堰市中心城区水资源配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公示于本网站,向公众提供项目概况、环境影响评价、环保措施等方面的信息,并征求公众意见。您可以通过信件、E-mail、电话、传真等形式提供您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建设 单 位:十堰市水利水电局

联系 人:吴尧枝          电话:0719-8116335

环评 单 位:中南安全环境技术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 人:张工   电 话:027-87338206 传 真:027-87338206

  电子邮箱:474535267@qq.com   邮 编:430051

  地   址:武汉市武昌区中南二路2

1.简本查阅方式、期限

自即日起简本链接在本网站上,供公众查阅时间在10个工作日以上。

2.征求意见范围、事项

公众关注的环境问题,采取的保护措施,对环境影响及工程建设所持态度等内容征求公众意见。

3.公众意见征求形式

通过邮件、电话、信件或填写环评单位现场发放的问卷调查表等方式反馈意见。

4.公众意见提供时限

自即日起接收公众意见,时间在10个工作日以上。


 

 

 

 

湖北省十堰市中心城区水资源配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简本

1.工程概况

1.1工程位置

本工程以潘口水库为水源,起点位于潘口水库坝址以上7km处库区右岸为起点,设置岸塔式进水口,经竹山县潘口水库乡、文峰乡、房县姚坪乡、大木厂镇、茅箭区入马家河水库库尾的输水干线布局,总线路长68.56km

1.2工程内容

根据工程布局,工程主要建设内容有:新建潘口水库至马家河水库引水干线68.56km、新建马家河水库至茅塔河水库引水支线4.415km,新建马家河水库至百二河水库引水支线5.118km、新建水厂原水输水管线49.7km、新建水厂1 座和扩建水厂1 座,此外还需对受水区供水管网改造。主要建设内容见表1.2-1

1.2-1 十堰市中心城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内容一览表

编号

工程项目

单位

数量

建设性质

备注

引水干线

km

68.56

 

 

1

潘口水库至马家河水库

km

68.56

新建

 

 

其中:竖井式进水口

km

0.008

新建

建筑物

 

暗涵

km

0.2

新建

 

 

渡槽

km

0.335

新建

 

 

隧洞

km

65.695

新建

 

 

倒虹吸

km

2.322

新建

4

 

节制闸

4

新建

建筑物

 

退水闸

3

新建

建筑物

 

分水闸

1

新建

建筑物

引水支线

km

9.533

 

 

 

马家河至百二河水库

km

5.118

新建

均为隧洞

 

马家河至茅塔河水库

km

4.415

新建

 

 

其中岸塔式进水口

km

0.044

新建

 

 

隧洞

km

4.371

新建

 

原水输水管

km

49.7

 

市政

 

白浪水厂至余家湾水厂

km

9.8

新建

钢管

 

马家河水库至新建水厂

km

5

新建

钢管

 

马家河水库至吴家沟水厂

km

6.5

改造

钢管

 

马家河水库—西部水厂

km

19.7

新建

钢管

 

西部水厂干线—花果水厂

km

2.3

新建

钢管

 

西部水厂干线—头堰水厂

km

2.9

新建

钢管

 

茅塔河水库至白浪水厂

km

3.5

扩建

钢管

配套水厂

 

2

 

市政

 

新建水厂

1

新建

 

 

头堰水厂

1

扩建

 

受水区供水管网

 

 

 

市政

2. 产业政策及规划相符性分析

2.1产业政策相符性结论

对照《产业结构调查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本工程建设性质属于第一类鼓励类的二、水利,1.江河堤防建设及河道、水库治理工程,所以本工程建设符合我国产业政策。

2.2与相关法律法规的符合性

2.2.1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7月修订)的符合性

十堰市水资源分配不均,十堰市政府通过统一调度开发,合理组织、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符合开业与节流相结合、节流优先与污水处理再利用的原则。因此,本工程建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是相符合的。

2.2.2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符合性分析

根据工程设计方案,输水线路采用隧洞的方式穿越赛武当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穿越段全长4.89km。保护区内未设置渡槽,也无支洞等施工扰动。施工期严格控制施工红线,加强施工人员管理,在落实上述要求后方符合《自然保护区条例》的相关规定。

2.2.3与《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的符合性分析

本工程是与供水相关的项目,在做好饮用水源保护区相关的措施,并禁止向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排放污染物的前提下,工程建设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相关规定。

2.2.4与《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暂行办法》的符合性分析

本工程输水干线取水口涉及湖北竹山圣水湖黄颡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实验区设置有取水口,可能会损害保护区功能。为减轻对保护区鱼类资源的影响,我单位委托长江水产所编制了项目建设对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影响专题论证报告,本项目在严格落实专题报告提出的保护措施后,工程建设与《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相符合。

2.2.5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的符合性分析

根据泗河国家湿地公园的初步规划本工程项目输水干线出水口位于马家河库位、输水支线马家河~茅塔河的进出口可能会涉及湿地公园,但本工程不涉及国家湿地公园禁止的行为,主要是对湿地公园进行补水,同时项目建设也征得了茅箭区林业局的同意。因此本工程建设是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相关要求相符合的。

2.3与区域主体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的符合性分析

2.3.1与《湖北省主体功能区划》的符合性分析

本工程输水干线取水口涉及湖北竹山圣水湖黄颡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实验区设置有取水口,可能会损害保护区功能。为减轻对保护区鱼类资源的影响,我单位委托长江水产所编制了项目建设对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影响专题论证报告,本项目在严格落实专题报告提出的保护措施后,工程建设与《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相符合。

2.3.2与《湖北省生态功能区划》符合性分析

根据《湖北省生态功能区划》本项目所在区域生态区为秦巴山地北亚热带常绿~落叶林生态区,受水区生态功能区为丹江口库区水源涵养与水质保护生态功能区,其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为水资源分布不均,陡坡地的开垦,导致水土流失。本工程从潘口水库引水至十堰市中心城区,有利于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同时项目引水不涉及丹江口水源库区,也有利于对丹江口库区水资源的保护区。因此,本工程的建设与《湖北省生态功能区划》规划是相符合的。

2.3.3与《十堰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符合性分析

本工程的主要任务以十堰市中心城区城镇生活、工业供水为主,通过退还被城市挤占的生态用水,改善受水区的用水条件和水生生态环境,为改善百二河城区段生态环境创造条件。这显然与十堰市中心城区的发展规划与自然生态格局的保护相符合的,因此,本工程与《十堰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相符合。

3 环境现状与调查

3.1 自然环境

本工程位于湖北省十堰市,涉及十堰市竹山县、房县和十堰市城区。

十堰市山脉分属3个系:秦岭山脉东段延伸到本市北部,武当山位于本市中部,大巴山的东 段横列于本市西南部。这些山脉多由变质岩和石灰岩构成。特点是:山大谷狭,高差大,坡度大,切割深。 最高点竹溪葱坪海拔2740.2米,最低点丹江口市潘家岩海拔87米。

工程区位于南秦岭褶皱系、武当复背斜区,靠近南秦岭褶皱系北大巴山褶皱束。区内褶皱发育,主要由紧密线状向西南倒转背、向斜褶皱组成,并伴随一系列的压性逆断层,区域稳定性较好。

十堰市水资源比较丰富,总量达386.66 亿立方米,其中多年平均过境客水285.99 亿立方米,市内自产水100.67 亿立方米。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14.54 亿立方米。是市内水资源的重要补给来源。本市地表水年径流量90.69 亿立方米,占湖北省陆面流径总量9%以上。

3.2 社会环境

2017年,十堰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GDP1632.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2.7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783.4亿元,增长12.7%;第三产业增加值666.3亿元,增长8.4%。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1.24840.8,三次产业对GDP增长贡献率分别为4.9%46.7%48.4%。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47756元。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8%。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3.0%。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7.2%

3.1地表水环境

根据20189月、10月《十堰市地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报告》和20189月、10月《十堰市环境质量月报》的监测结果,家河水库、茅塔河水库的水质在910月份均符合规划类别,水质状况均为“优”,没有出现水质超标现象;泗河口、神定河口的水质出现一定程度的污染。

本次评价委托湖北固科检验检测公司于201884-816日分别对输水沿线及受水区进行补充监测,输水沿线的潘口水库取水口处的五日生化需氧量、霍河的化学需氧量和五日生化需氧量、羊套沟的氨氮、君地河中化学需氧量和五日生化需氧量没有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Ⅱ类标准,其余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Ⅱ类标准。马家河水库上游、马家河水库、百二河水库、茅塔河水库满足Ⅲ类标准,大沟满足Ⅱ类标准

3.2地下水环境

本次评价委托湖北固科检验检测公司于201884-816日分别对输水沿线及受水区的地下水进行监测,三个地下水监测点中,刘家山村监测点和化口村监测点的硝酸盐、桥儿沟监测点的高锰酸钾指数不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的Ⅲ类标准。

3.3大气环境

201810月,十堰市辖区内环境监测站对所在辖区的环境空气质量进行了监测,各县市区均未出现污染天气,优良率均为100%

本次评价委托湖北固科检验检测公司于2018816-818日分别对本项目涉及的马家河水库引水隧洞末端进行空气质量进行连续3天的监测,马家河水库引水隧洞末端处的大气指标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类标准。

3.4声环境

本次评价委托湖北固科检验检测公司于201884-816日分别对输水沿线及受水区的敏感点处的噪声进行现状监测,输水沿线及受水区附近的部分敏感点处的噪声均存在超标情况:潘口水库取水口和高家山居民点的夜间噪声超标,桥儿沟、引水隧洞末端、马家河、百二河和孙家垭居民点的昼间噪声超标,其余的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标准。超标原因主要是社会噪声。

3.5生态环境

十堰市国土广阔,地形复杂,生物资源南北兼有,共有动植物3000多种,是湖北省生物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据1989年调查,全市野生木植物113科,337属,1470种,其中乔木702种,灌木664种,藤本植物124种。植物资源中,珍稀名贵品种、现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有8种。受到国家和省级保护的陆生野生动物达100多种,其中受国家重点保护的61种,受湖北省重点保护的58种。工程区内有浮游植物有藻类84973种;浮游动物有4 大类,共约88 种,从种类看,以轮虫为最多,约31 种,其次为枝角类24 种,原生动物有20 种,桡足类13 种;底栖动物34种,其中环节动物7种,软体动物10种,节肢动物17种;鱼类4563种,重要经济鱼类有黄颡鱼、细鳞斜颌鲴和鳜等。工程区范围内没有国家级和湖北省省级保护鱼类,也没有被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的鱼类分布。

本工程范围内涉及的主要生态环境敏感目标如下:

1)湖北赛武当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湖北赛武当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十堰市茅箭区南部,距十堰城区18km,与茅塔乡、大川镇、武当街道办事处、房县、张湾等地接壤,处于秦岭褶皱系南岭印支褶皱带的武当山隆起中部,属秦岭和大巴山东延余脉武当山系,辖区内崇山峻岭、山峰林立、峡谷幽深、地势险峭。整个地势南高北低,岭峰海拔一般在1000m以上,最高海拔(菩陀山)1723m,最低海拔240m(大坪河口),相对高差1482m。保护区内河谷深切,溪间纵横,是茅塔河、马家河、百二河、大坪河的发源地。马家河的汇水支流有陆箭沟、白洞沟、西河等几条沟谷,茅塔河的汇水支流有百花沟、西沟、凳子沟、石门沟等几条沟谷。这些河流呈南北走向,最后泄入汉江(丹江水库的上游)。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等15种,其中一级有银杏、红豆杉2种,二级有金毛狗、巴山榧、榉树、金荞麦、厚朴、凹叶厚朴、水青树、野大豆、红豆树、川黄檗(黄皮树)、香果树、连香树、喜树等13种,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稀有树种如青钱柳、牛鼻栓、铁坚杉、水丝梨、铁杉等。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有:金钱豹、金雕和白肩雕等3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有猕猴、雀鹰、凤头鹰、松雀鹰、灰脸鵟鹰、雁雕、乌雕、秃鹫、白冠长尾雉、红腹锦鸡、短耳鴞、领鸺鹠、灰林鸮、长耳鸮、猕猴、水獭、大灵猫、小灵猫、豹、金猫、林麝、斑羚、鬣羚、穿山甲、大鲵、拉步甲、三尾褐凤蝶、中华虎凤蝶等30种,省级保护动物70种。

2)圣水湖黄颡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圣水湖黄颡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总面积4800公顷,其中核心区2000公顷,实验区2800公顷。特别保护期为每年的41-630日,保护区位于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圣水湖,地理坐标范围介于东经110°03′45″- 110°13′18″和北纬31°58′30″- 32°15′04″之间。核心区位于上庸镇南坝村石门子口东,上庸镇峪口村,官渡镇新街村梁家大桥,官渡镇三吉村,上庸镇吉鱼村,上庸镇南坝村(竹溪县水面交界处),上庸镇南坝村石门子口西之间,由

7个拐点顺次连线围成的区域,拐点坐标依次为:(110°0812E32°1012N110°0811E32°1018N110°0658E32°0925N110°0515E32°0446N110°0413E32°0359N110°0514E31°5830N110°0701E32°0345N)。实验区位于深河乡政府大门前,上庸镇南坝村石门子口东,上庸镇南坝村石门子口西,溢水镇船仓村,溢水镇朱家湾村,圣水湖出水口大坝内警戒线处西和东,上庸镇码头之间,由8个拐点顺次连线围成的区域,拐点坐标依次为:(110°0857E32°1231N110°0915E32°1222N110°0948E32°0953N110°1318E32°0624N110°0812E32°1012N110°0811E32°1018N110°0345E32°1412N110°0423E32°1504N)。主要保护对象为黄颡鱼、细鳞斜颌鲴和鳜,其他保护对象包括团头鲂、翘嘴鲌、南方大口鲇、乌鳢、中华花鳅等。

3)圣水湖国家湿地公园

圣水湖国家湿地公园是潘口水电站建成后形成的人工库塘型湿地,总面积3255.2公顷。201712月,湖北竹山圣水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通过国检验收,正式成为国家湿地公园

4)湖北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

牛头山位于湖北省十堰市市区内,地理坐标和四界范围。地理坐标:东经110°4109—110°4450〃,北纬32°3322—32°3706〃。四界范围:艳湖露天游泳场(沿山脊,经黄家寨、牛头山主峰、苇子湖、白龙洞沟、金花岩至)猪槽沟(沿河谷,经泥池眼至)天池垭(沿山脊,经老虎寨主峰、镜潭水库至)艳湖露天旅游场。以牛头山为主峰,沟峦纵横,造成了垂直变化明显,冬暖夏凉的宜人气候,园内野生的植物种类繁多,旅游景点丰富,盆景园、岩石园、岩屋沟、老虎寨、神农采药、犀头拜将、梅园、镜子潭、高峰寺、思古亭、百年栎树、虎延池、车城一览等一批景点共40 多处,境内有大小5个人工湖,开设的旅游项目有跑马场、赛车场、射击场、植物观赏园、避暑、度假的旅游场所。

森林公园内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到97.93%,除华中、华东地区共有植物外,还兼有秦岭、西北、华北以及大巴山脉植物区等成分,类型有备亚热带植物、中亚热带植物、暖温带植物。主要植物有杉木、马尾松、水杉、青冈栎、栓皮栎、盐肤木、山胡椒等;药材资源包括清风藤、金银花等药中精品;森林野生动物资源也十分丰富,包含了野猪、黄鼠狼、果子狸、松鼠等保护动物。

5)泗河国家湿地公园

泗河位于十堰市城区东部,是汉水的一级支流,自北向南流经十堰市茅箭区、十堰经济开发区、丹江口市六里坪镇、郧阳区青山镇等地,由郧阳区青山镇白石坪注入丹江口水库干流,全长90公里,流域总面积622平方公里。泗河流域主要支流有马家河、茅塔河和田湖堰河,均发源于位于茅箭区南部的赛武当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国家林业局已经批准设立湖北十堰泗河国家湿地公园,涉及十堰市东城开发区、武当路街办、茅塔乡,南起湖北赛武当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至茅箭区界,规划范围包括泗河茅箭区段及马家河、茅塔河、田湖堰河三条河流部分河段及划入三条河流的部分汇水沟,属典型的河流型湿地公园。规划范围总面积732hm²,湿地率64%

6)黄龙滩国家湿地公园

湖北十堰黄龙滩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总面积874.78公顷,湿地面积434.61公顷,湿地率为49.70%。现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1种(野大豆),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27种,包括鹗、黑鸢、白额雁、凤头鹰等;省级保护野生动物68种。

4.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4.1 陆生植物影响

1)工程占地对陆生植物的影响

工程施工期间施工布置区、弃渣场、进场道路等占地对植物将产生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占地损毁植被、压占植物的生存空间使植株个体数量减少,以及施工道路修扩建导致生境片段化使物种多样性降低等。

1)临时占地

临时占地主要包括工程布置临时用地(倒虹吸和隧洞等开挖和布置占地)和施工临时用地(料场、渣场、作业场、临时道路、施工营地)。临时占地影响植被类型以农作物为主,有玉米、小麦、水稻、甘薯、花生、豆类等,部分为杂灌草从,影响植物为地梢瓜、刺儿菜、野西瓜苗、马唐、斑地锦、香附子、狗牙根、画眉草、野艾禽、苍耳等。临时占地在施工后采取植被恢复措施后该影响会逐渐消失,为可逆影响。

2)永久占地

永久占地主要包括新挖隧洞、新建闸站及工程管理范围等占地。隧洞永久占地为进出口两端及支洞洞口、闸站永久占地包括闸站布置占地和相应的管理范围。

永久占地占压植物主要有玉米、甘薯、芝麻等农作物,马尾松林、加杨等人工林,牡荆、构树等灌从和黄背草、翻白草、狗牙根、马唐等杂草。永久占地对植物产生的不利影响是不可逆的,直接导致生物群落受损和植物在个体数量减少,但由于受影响群落面积较小,所导致的生物量损失有限。工程施工期间施工占地影响的植被类型在输水沿线广泛分布,受影响植物也是输水沿线常见和广泛分布的物种,这些植被局部遭到损毁或破坏不会导致物种的灭绝,也不会改变输水沿线的植被类型。

2)工程施工对植物的影响

1)隧洞开挖对隧洞上方地表植物的影响

本工程两方案均包括多段隧洞,隧洞工程对地下水环境有一定影响,但由于隧洞采用全断面砼衬砌,并对断层、裂隙等集中渗漏通道进行混凝土衬砌、固结灌浆等手段予以封闭,通过妥善的施工防护措施,工程运营期对地下水水位基本不产生影响。穿越赛武当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隧洞洞线平面上距地表300m,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弱或基本无影响,不影响隧洞上方地表植物。

2)隧洞进出口施工对植物的影响

隧洞进出口开挖处占地为永久占地,面积很小,工程对这部分植物的影响是不可逆的,工程建设后形成洞脸。隧洞施工会影响隧洞进出口植物的正常生长.造成局部植物的损失。

3)渡槽及倒虹吸施工对植物的影响

槽墩处植被将永久破坏,施工区植被受到影响后会在施工后恢复植被,槽身投影处的植被受到遮光影响,从而影响喜光植物光合作用,对植物生长有抑制作用;倒虹吸施工开挖面相对较大,但主要为临时占地,施工结束通过植被恢复措施,可恢复原有植被类型。

本工程渡槽和倒虹吸相对于总线路长度占比较小,对植物影响很小;开挖只影响植物个体数量,不会改变区域植物种类。

3)工程运行期对植物的影响

工程运行期,通过对工程布置临时用地(倒虹吸和隧洞等开挖和布置占地)和施工临时用地(料场、渣场、作业场、临时道路、施工营地)的植被恢复,可使得施工期间对植被的破坏影响逐渐减小或消除。施工过程由于岩层风化裂隙可能发生隧洞渗涌水,通过后期防渗衬砌,不会造成因地下水下降而导致的地表植被损失。因此,隧洞运行期基本不影响周边及地表植被的生长。

4.2 陆生动物影响

1)工程开挖对动物的影响

隧洞工程存在小面积的陆地开挖,对陆栖和树栖型两栖类种群动物影响较大,将使其数量减少。施工过程中场地平整可能会使少量地下或半地下生活的两栖类被铲除破坏。

在冬季施工时,爬行类多处于冬眠状态,更容易造成死亡或无意伤害。爬行类动物比两栖类的迁徙能力强,施工过程中少数爬行类可以自主迁移。倒虹吸开挖、隧洞进出口施工和弃渣场对爬行类造成局部不利影响,施工结束后生境可以得到恢复。隧洞上方地表植被和动物的栖息地不会改变,爬行类动物基本也不受影响。

施工占用部分林地、草地和水域,将使家燕、麻雀、灰喜鹊等体型较小的雀形目鸟类动物的栖息地减少。倒虹吸开挖、料场、弃渣场对数木、草丛损坏将影响陆禽、攀禽和鸣禽的生境。隧洞上方地表植被没有被破坏,动物的栖息地正常,因此隧洞上方的鸟类也不受到影响。

施工活动和施工布置(如隧洞、槽墩的开挖、料场、弃渣场等)将损毁少量的农田、灌草从和部分林地,对半地下生活型、地下生活型和地面小型兽类的栖息产生不利影响。施工占地影响部分林地、草地和水域等群落生境,影响兽类动物的生境,对它们有驱赶作用。其他工程修建后,植被恢复有利于动物栖息生境的恢复。因此,该影响是可以承受的。

工程范围内有涉及生态敏感区—赛武当国家自然保护区,其中有国家Ⅰ级保护动物3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30种,省级保护动物70种,输水线路以隧洞形式穿越保护区的实验区。由于隧洞距离地表平均约300米.对隧洞上面地表植被无影响,因此,隧洞内部的施工活动对赛武当保护区内的重点保护动物无影响。施工人员的捕杀会导致一些动物数量的减少.通过加强环保教育,该影响是可以消除的。

2)施工噪声对动物的影响

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爆破声、机械车辆噪声和施工灯光对声、光比较敏感鸟类造成惊吓和驱赶,将减少施工区附近这些鸟类的种群数量。由于这些鸟类迁徙能力强,对种群或个体影响不大。

工程施工过程中,爆破声、机械车辆噪声将对兽类产生惊扰影响,干扰它们的觅食、栖息和繁殖活动。由于大多数的兽类具有较强主动避害的能力,施工区周围也有较多的替代生境,可成为它们的回避的场所。因此,这种影响是可以承受的。

3)工程运行对动物的影响

工程运行稳定后,对各类动物的影响随之减小。整个工程运行除了水流声,不产生其它的噪声,因此对鸟类和兽类的噪声影响消失。倒虹吸和渡槽施工段不涉及兽类的迁移通道、各种大型兽类的活动领域。因此,工程运行期对动物的影响很小。

4.3 水生生态影响

工程施工主要在陆地上进行,涉水作业的主要有取水建筑物的修建渡槽、倒虹吸施工。施工过程中,分别要在库区和河内进行围堰挡水,在水中修建取水建筑物和永久桥墩。

1)施工期影响

第一,将会直接伤害到底栖动物,同时也直接改变了其栖息环境,施工所产生的悬浮物也会影响到附近水域底栖动物的呼吸、摄食等生命活动。由于潘口水库和工程区河流的原有水质条件良好,所栖息的多为对水质敏感的种类,水质变差后这些种类分布范围也将会减少。在施工期,施工区域的底栖动物大部分都会死亡,从而对该区域底栖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产生影响。第二,工程施工会使浮游生物的生物量有一定的减少,但由于浮游动植物个体小,繁殖速度快,随着施工作业停止后悬浮物的沉淀,水质恢复后,浮游生物的数量将会逐步恢复,因此工程施工对该浮游生物的影响只是局部的、暂时性的。第三,施工产生的悬浮物对鱼类产生影响。工程施工过程中,开挖等施工活动,将会增加岸边一定范围水域悬浮物浓度的增加,影响栖息在该区域鱼类的正常生长。由于鱼类也会本能避开浑浊水域,因此对鱼类的分布有一定影响。但随着施工期的结束,不利影响也即消失。

工程围堰施工可能会对附近水域鱼类产生惊扰,影响到局部区域鱼类的生长和摄食,并驱赶施工区的鱼类躲避至其他水域,但由于施工对水域的扰动范围较小,且施工期处于枯水期,近岸水域施工扰动对鱼类产生影响较小。

霍河、大沟、羊套沟、君地河倒虹吸施工期间,围堰的修建会使得河段施工区域水文形势完全改变,对鱼类重要生境如索饵场和越冬场会产生较大影响,如河流完全或部分被截断,因导流一般位于枯水期,施工河段鱼类的越冬场会被破坏。导流隧洞中由于流速过快,不适宜鱼类越冬和迁徙。

总体来看,本工程涉水施工项目对底栖动物、鱼类等造成一定影响,但各影响工程段施工时间短,规模小,因此影响范围和程度有限。

2)运行期影响

本工程涉及霍河、大沟、羊套沟、君地河五个倒虹吸,本工程运行期的影响主要是上述倒虹吸对该河段水生生物的影响。

倒虹吸所在位置由于粘附基质的增加,浮游植物附着藻种类及丰度可能增加,相应的浮游动物种类也会随着粘附基质条件的改变及浮游植物的变化而变化。浮游动物由于生境的交化,枝角类种类可能增加.轮虫种类可能减少。另外,由于浮游植物的变化,以浮游植物为食的浮游动物种类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3)对重点保护鱼类以及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影响

十堰水资源配置项目中,输水线路的进水口位于圣水湖黄颡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实验区。圣水湖黄颡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黄颡鱼、细鳞斜颌鲴和鳜,其他保护对象包括团头鲂、翘嘴鲌、南方大口鲇、乌鳢、中华花鳅等。进水口施工期间,会对附近的水生生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进水口在保护核心区范围之外,因此对该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影响具有短期、局部、可逆等特点。

4.4 水环境影响

4.4.1 施工期污废水影响

施工期污废水主要包括基坑排水、混凝拌和冲洗废水、机械维修冲洗废水及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等废水。

1)混凝土冲洗废水

工程所需的主要建筑材料包括水泥、钢筋(钢材)、砂、块石、碎石、油料等,均可在当地建材市场采购。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混凝土拌和系统据各施工区混凝土浇筑强度要求,相应采用混凝土拌和站或移动式拌和机。隧洞施工,可在隧洞进、出口及支洞口布置混凝土拌和系统,根据围岩类别及衬砌方式,选定合适的混凝土拌和系统;渡槽、暗涵和明渠混凝土施工,根据工程量大小分别单独设置或合并设置混凝土拌和系统,本工程单工作面高峰期混凝土浇筑强度约27m3/d,选择0.8m3移动式拌合机。

混凝土拌合系统废水主要为冲洗废水,仅在交接班时对拌合楼进行清洗时产生,按每班冲洗一次,一次冲洗量约6m3,按三班制计算,系统日废水产生量约为18m3

类比同类工程,废水中的SS平均为5000mg/L左右,pH=10~12该废水具有悬浮物浓度高、水量较小,间歇集中排放等特点。

混凝土拌合系统冲洗废水若直接排放,会引起排口附近水域SS含量和pH值明显升高。因此,混凝土系统冲洗废水应进行处理后尽量回用洒水降尘或达标排放。

2)修配系统冲洗废水

机械修配停放场采用高压水枪冲洗施工机械及车辆,施工机械检修、保养将产生一定的含油废水,主要污染物成分为石油类和悬浮物。根据同类型工程实测,洗车污水石油类浓度一般约为50-80mg/L,按平均每台施工机械冲洗用水0.6m3,产污率90%,每天冲洗2次,每台施工机械设备每天含油废水产生为1.08 m3/d

含油废水若直接排放至地面,会降低土壤肥力,改变土壤结构,不利于施工迹地恢复;若直接排放至附近河段,在水体表面形成油膜,使水中溶解氧难以恢复,影响施工河段水质。

3)生活废水

本工程施工以机械和劳动力为主,施工人员进入施工区后,短期内施工区域密度将相对增加,产生一定量的生活污水,生活污水中的污染物主要为CODNH3-N。高峰期施工人数6400人,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排放量按人均用水指标(120L/人·d)的80%计算,施工期生活废水日产生量614.4m3/d

因施工布置较为分散,可在施工高峰区域设置移动式厕所,同时在每个工区的施工营地设置化粪池或一体化处理设备处理生活废水,达标后排入邻近城镇污水管网或邻近渠道,不会对周边水体水质产生显著影响。

4)基坑废水

基坑排水包括初期基坑积水排除和经常性排水两部分。初期排水包括基坑积水、围堰堰身和地基及岸坡渗水、围堰接头漏水、降雨汇水。据国内类似工程基坑废水监测资料,基坑废水主要污染物SS浓度可高达2000mg/L。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将导致部分区域SS浓度升高,造成水质浑浊。

5)饮用水源影响

本工程以隧洞的形式穿越黄龙滩水库准保护区,同时在保护区内以倒虹吸的形式跨越君地河。工程的开挖和弃渣场的修建,会造成地表裸露,遇上强降水则导致泥土冲刷至河流,造成水中的SS浓度增加。

4.4.2 运行期水环境影响

项目运行后,施工期的污水排放影响也随之消失,主要影响是工程取水和补水分别对水库水位的影响。根据工程设计,本项目取水占来水比例较小,因此对水位影响不大。对于马家河水库、茅塔河水库等,来水基本用于城市生活供水,因此对水位也没有明显的影响。

本工程线路大部分为隧洞及渡槽,在主线出口有明渠段。明渠道如不设置围栏等防护措施,沿岸极易受到农村生产生活污废水的影响,雨水天气下,坡面洪水带来的水土流失和杂物也会给输水水质和输水实施造成不利影响。

此外,根据工程管理内容,初拟十堰市中心城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管理局(后方基地)设在十堰市城区,下设管理处均设在对应的县(区)政府所在地。各管理机构均设置管理用房和食堂,管理人员生活办公产生的生活污水,如不加处理直接排放将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4.4.3 地下水环境影响

十堰市中心城区水资源配置工程为非污染建设项目,工程对地下水的影响主要是施工期隧洞施工会导致涌水、上部水下渗和涌出会导致上部土壤水含量降低,地下水位降低,从而导致输水干渠两侧民井水位下降,个别地段可能出现水井枯竭等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基本不会对地下水水质产生影响。工程运行期对地下水环境基本没有影响。

4.5 环境空气影响

工程施工期废气排放主要来自施工粉尘和燃油废气等。施工粉尘包括施工过程直接排放粉尘,以及施工地表浮土较多在风力或其它动力条件下产生的二次扬尘。本工程施工粉尘主要来自隧洞口开挖、土方回填和堆放,主要污染物为TSP。工程燃油废气主要来自施工运输车辆和施工机械,主要污染物为CONO2

1)施工粉尘

本工程施工粉尘主要来自隧道施工开挖、物料运输和装卸等活动;扬尘主要来自各种材料机械车辆和钻爆和TBM 施工。TSP 为主要的污染物。在施工现场处于良好管理水平的情况下,如施工场内经常保持湿润,施工场地内的TSP对周边地区的影响是可控制的。

2)施工废气

本工程施工废气主要来自各类施工机械燃油产生的污染物等,其主要的污染物为NO2。机械燃油废气属于连续、无组织排放源,污染物呈线源分布。拟建工程所处区域地势开阔,大气扩散条件良好.施工运输车辆和施工机械尾气排放不会明显影响区域环境空气质量。

3)运行期废气

本工程新建管理局一处,管理站三处,主要废气来源为公共食堂油烟,根据《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要求,餐饮厨房油烟废气必须经油烟净化装置处理后达到2.0mg/m3的排放浓度标准才能排放。

4.6 声环境影响

根据工程施工特点、规模及场地布置的方式,本工程施工活动产生的嗓声主要包括以下类型:①固定噪声源:固定、连续式的施工机械设备运行噪声,主要来自输水渠道挖掘施工噪声以及施工营地综合加工厂:②流动声源:车辆运输流动噪声:③隧洞作业爆破噪声,主要来自隧洞爆破开挖。

1)固定噪声源

本工程使用的高噪设备主要有灌浆泵、手风钻、装载机、混凝土拌和机等,因此,在施工布置时,应结合实际情况,尽量的使高噪设备远离居民区,确实无法避开的,应采取相应的隔声降噪措施,以减缓对敏感目标的影响。施工机械设备产生的噪声将对施工人员及周边居民生活产生影响。但是随着施工结束,这部分影响也随之消失。

2)流动声源

施工期物料运输以施工临时道路和乡镇已有道路为主,已有道路运输时沿途将经过少量较为集中的居民点和部分散居居民点。施工高峰期昼间车流量约20/h,车速约25km/h,根据预测,昼间施工交通运输产生的交通噪声影响范围在道路中心线两侧30m范围内,夜间交通噪声影响范围则扩大到道路中心线两侧200m范围。由于施工交通运输产生的噪声对单个敏感目标影响的时间很短,工程所带来的运输车流量增加不大,因此总体而言本工程施工交通噪声影响较小,在采取一定的措施后,其影响是可以接受的,但夜间仍应严格禁止施工运输。

3)隧洞作业爆破噪声

根据其他工程露天爆破实测资料,0.5 kg炸药在距离爆破点40 m处的最大噪声级约为84 dB。君地河、大沟、霍河、羊套沟倒虹吸距离村庄居民点较近,经计算单次最大允许炸药量不超过10.8 kg

隧洞施工时大量挖掘、爆破施工均在洞内进行,因此隧洞施工噪声影响主要是在支洞挖掘口以及主洞进出口施工区部分。TBM 施工相对钻爆法来说振动及噪声较小,但是其引起的岩层振动在近20m 内无明显衰减,其影响范围大致在120 m。进入隧洞之后的施工噪声主要对施工人员造成影响。

但是爆破噪声属于瞬时噪声,对于村庄的影响持续时间不会太长,随着隧洞进出口爆破施工的结束,影响随之终止。

4.7 固体废弃物影响

工程建设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生产垃圾和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等。

1)生产垃圾

生产垃圾包括工程弃渣以及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等。本工程产生总弃渣量会占压部分土地,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带来一定的水土流失。

本工程总弃渣量约137.9m3(自然方),规划弃渣场为779.9亩,因此需统筹规划弃渣场地,做好防治水土流失措施,并按照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要求处理弃渣。

2)生活垃圾

由于施工区当地生活垃圾仍存在乱丢乱弃,无人收运管理的现象,施工期若不注意垃圾的收集清运,将使施工区附近卫生条件进一步恶化,引发蚊蝇滋生、鼠类繁殖、水质污染,增加疾病的传播机会,直接影响人群健康。因此,各施工区必须设置专职环境卫生管理人员,并配备垃圾桶,每日及时清理施工区生活垃圾,使得不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明显影响。

4.8 人群健康影响

施工人员由于工作强度大,生活条件差,抗病免疫力下降,患传染病和其它疾病的可能性增加,必须做好人员健康监测和传染病防护措施。

4.9移民安置影响

房屋拆迁在短期内导致水土流失现象的加重,但这些影响是暂时的,通过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安置区的水土流失现象可以得到控制。同时,拆迁和安置过程还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粉尘,短期内会影响当地的卫生和空气环境质量。移民安置人员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如不统一收集处理,也会影响周围水体水质,并造成固体废物污染。

5环境保护措施

5.1 水资源保护

在水源与水源下游区,加强区域取水统一管理,加强潘口水库水资源保护及取用水管理,优化供水布局,同时开展各大水库以及水情预报。

在输水沿线与受水区,政府应该统筹分配制度,大力开展节约用水,推广城镇生活节水和工业节水,并加快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及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

5.2 水环境保护

按照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的要求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同时,加强对生活饮用水取水口上游的较大排污口及其污染源的监督管理和污染防治,确保废水达标排放,避免事故排放对取水口水质造成不利影响。在面源治理中,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加强农村粪便及养殖业污染源管理。

5.3 陆生生态保护

1)避让和预防措施

加强生态保护教育,禁止施工人员恐吓、惊扰、猎杀野生动物;施工期间,可采用图片、宣传画、录像片等多种宣传形式进行集中宣传和培训,让施工人员认识和了解引水线路野生动植物的形态、习性、保护的重要性,增强其野生动物保护意识。

施工过程中,严格规定红线范围,禁止施工人员进入红线外施工,保护红线外陆生动物资源。严禁捕杀野生动物。禁止在珍稀濒危和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越冬场、繁殖地、觅食地进行施工活动。

选线及弃渣场等选址,应当不占或者少占林地,必须使用林地的,应当符合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合理和节约集约利用林地。避让国家I级保护林地,尽量避免对国家II级保护林地造成破坏,涉及临时占用林地期满后,应当在一年内恢复被适用林地的林业生产条件。建设项目占用林地,经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应当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2)减缓和最小化措施

施工期间加强对弃渣场防护,避免污废水直接排放,减少水体污染,保护动物生境。

减轻工程施工期间的爆破噪声对野生动物的惊扰,合理规划施工时间。由于兽类多为夜间活动,输水线路后半段主要为山地森林堤段,施工阶段应避免夜间施工对兽类造成影响。

防止因施工场地平整、工程开挖、弃土等活动对两栖类、爬行类的伤害。尤其冬季施工时,这些动物处于冬眠状态,施工中发现受保护的野生动物,应避免伤害,对重点保护的鸟类、兽类应送往救护站或有关保护单位。

3)恢复和补偿措施

施工临时占地结束后,及时清理场地、恢复土层,对临时占地、裸地进行平整绿化,尽可能恢复和增加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4)施工管理措施

优化施工布置,减少对植被占用和植被扰动,特别是国家自然保护区内。施工过程中划定施工作业范围和路线,优化施工方案,提高施工效率,尽可能缩短施工周期,减少施工占地及施工活动造成的植被损失,减少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破坏,避开野生动物活动高峰时段和鱼类繁殖期。

施工前必须按照《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修筑设施审批管理暂行办法》办理有关手续,严格按照审批文件施工;在赛武当国家自然保护区内附近施工时,应注意严格避让核心区域,施工安排还应考虑其中野生动物的迁徙、繁殖时间,合理安排时间。避免施工占地和施工造成的水质、固废、噪声、大气污染等破坏保护区原有生境。

5.4 水生生态保护

1)加强生活污水与施工废水处理

工程施工期间产生的生活污水、施工废水必须严格处理后向指定区域排放,生活垃圾必须集中处理,禁止随意丢弃或向水域倾倒。

2)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保护

圣水湖黄颡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鱼特别保护期为每年的41~630日,在该区域围堰导流时应注意避免在保护期内施工,同时做好防护措施,严禁直接向该区域排放含泥废水。为防止圣水湖的鱼类资源进入输水管线,建议在杨二姐沟引水入口前加一层拦鱼设施。

5.5 地下水环境保护

根据本区工程建设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评价可见,工程建设对地下水环境影响主要是由于梁道、倒虹吸管槽基坑和隧洞涌水引起输水干线两侧含水层地下水水位下降,从而对影响范围内村庄居民的生活用水造成影响,因此,本工程地下水环境保护的基本对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降低基坑和隧洞施工过程的涌水量;另一方面.要加强工程影响范围内居民生活用水保护。

5.6 施工环境保护

水环境方面:工程施工期水污染源主要包括施工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生产废水主要来源于各泵站和进出水口等水工建筑物的基坑排水、混凝土拌和系统冲洗废水等;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施工期施工人员生活用水。根据污水特点,分别采取各种污水处理工艺,处理后的污水用于循环利用或者绿化。

声环境方面:对于施工机械及爆破噪声,通过选用低噪声设备和工艺、加大设备的维护保修,减震机降噪和合理安排施工时间进行控制。对于交通噪声,通过加强管理,车辆维护和加强监管进行控制。采用耳塞、耳罩及防声头盔等对施工人员进行噪声防护。施工单位应在施工过程中做好与地方群众的沟通协调工作,迅速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大气环境方面:对于施工扬尘,采取遮挡围墙、洒水降尘、苫盖等措施;对于车辆运输扬尘,采取路面硬化、养护、洒水等措施;对于混凝土拌和系统粉尘,采取合理施工布置、安装除尘设备、洒水等措施降尘。对于燃油、燃料废气,采取安装尾气净化器、使用符合标准的油料等措施。向施工人员发放防尘器具,加强与敏感目标单位和个人的沟通,及时处理各种纠纷,争取获得周边居民的谅解。

固体废弃物:对于工程弃土、渣及建筑垃圾,及时清运至弃渣场;对于生活垃圾,委托当地环卫部门清运至附近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置。

5.7 移民安置环境保护

本工程的移民安置涉及竹山县、房县、茅箭区,总共有8户,24口。移民尽可能在本村组、本乡(镇)、本县(市、区)就近、就地安置。根据环境容量分析成果,结合本项目占地特点,征地对各村影响只是微量的、局部的,农民并未完全失去土地,3 个县(市、区)安置任务均不大,农村移民均可在所在村内就近安置。因此本工程并未设置集中移民安置点。

5.8 社会环境保护

对于本项目的临时占地,临时占地表土剥离保存,及时恢复;通过土地复垦,实施内部挖沟抬田、外部清淤疏通沟道的措施,配套完善农田灌溉系统,提高耕地质量。

5.9 水土保持

本项目永久占地对当地土地结构有一定影响,临时占用在施工过程中占用耕地和林地会对当地生产有一定的影响,但施工完毕后,根据原用地要求进行复耕,基本不会对项目区的土地结构产生影响。主体工程土石方平衡情况合理,来源和去向明确,弃渣场布设符合水土保持技术要求。在施工布置及进度安排上,减少扰动面积,避开雨季进行土石方施工等整体上是符合水土保持要求的。总的来说,本项目是符合水土保持技术要求的。

主体已设计的水土保持工程包括各分区表土剥离及返还、复耕、泥浆池等,其投资都纳入水土保持总投资中。除以上已采取的措施外,本方案从进一步防治水土流失的角度考虑,需要新增水土保持措施,主要是对临时堆放土方的防护,对开挖扰动面的防护,临时占地区域排水措施等。

6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概估算编制规程》(2006 年版)和十堰水资源配置工程环境影响与环境保护措施规划设计,十堰水资源配置工程环境保护投资划分环境保护措施费、环境监测措施费、环境保护仪器设备及安装费、环境保护临时措施费和环境保护独立费。本工程现阶段环境保护静态总投资为2311.99 万元,占工程静态总投资203996万元的1.13%

从可行性研究报告经济评价指标值看,十堰水资源配置工程经济内部收益率9.79%,大于社会折现率8%,经济效益费用比1.20,大于1,说明工程建设在经济上是可行的。本工程环境保护投资为2311.99万元,占工程总投资的比例较小,基本不会影响工程建设的经济可行性。在环境保护措施实施后,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工程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避免因环境损失而造成潜在的经济损失。此外,工程的建设对促进十堰市经济社会发展有很重要的积极作用,通过本工程的推进,加强受水区水污染防治规划的实施和水环境整治进度。因此,从环境经济损益分析角度,工程建设是合理可行的。

7环境监测与管理

7.1 施工期环境监测

1)地表水水质监测

在潘口水库、马家河水库、茅塔河水库、百二河水库各布设1 个监测断面,共设置4 个监测断面,对pH 值、DO、高锰酸盐指数、BOD5SS、石油类、总磷、氨氮进行进行每季度监测一次。

2)饮用水水源监测

1#3#5#7#9#11#12#15#布置区的施工饮用水源进水口各设置一个监测点,对pH 值、DO、高锰酸盐指数、BOD5SS、石油类、总磷、氨氮,施工期每季度监测一次。

3)地下水位监测

在隧洞3#9#、君地河倒虹吸布置区周围可能受影响的民井各设置一个监测点,在赛武当自然保护区内设置1 个监测点,施工期每季度监测一次。

4)环境空气监测

在十堰市百二河村、郑家村2 处受影响居民密集点各设置1个监测点,房县琵琶坪等6 处居民密集点各设置1 个监测点,竹山县大沟、刘家山小学等4 处各设置1 个监测点,赛武当自然保护区内设置1 个监测点,对TSPNOx SO2,每季度监测 1 次,每次连续监测7 天。

5)声环境监测

在十堰市百二河村、郑家村2 处受影响居民密集点各设置1个监测点,房县琵琶坪等6 处居民密集点各设置1 个监测点,竹山县大沟、刘家山小学等4 处各设置1 个监测点,赛武当自然保护区内设置1 个监测点,施工期每季度监测1 次,每次分昼夜分别监测。

6)陆生生态调查

赛武当自然保护区内线路沿线,调查植物的垂直和水平分布、植物物种和重点调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存情况,统计兽类、鸟类、两栖爬行类的物种数量、出现率和分布特征,施工期每半年调查一次。

7)水生生态监测

在潘口水库、马家河水库各设置一个监测点,对水化学(主要为NP 各种形式组分动态);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水生维管束植物的种类、分布密度、生物量与水温及流态等的变化关系;鱼类资源分布,进行监测,施工期每年监测一次。

8)进场前人群健康监测

对施工人员身体状况抽查,施工前监测一次。

7.2运行期监测计划

1)水质监测

在潘口水库、马家河水库、茅塔河各布设1 个监测断面,对pH 值、DO、高锰酸盐指数、BOD5SS、石油类、总磷、氨氮,运行初期监测一次。

2)水生生态监测

在潘口水库进水口附近一个监测点,调查水化学(主要为NP 各种形式组分动态)、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水生维管束植物的种类、分布密度、生物量与水温及流态等的变化关系、鱼类资源分布等,运行期初期监测一次。

7.3环境监理

在施工前期,对污染防治方案、施工承包合同中的环境保护专项条款进行审核;施工期,检查环保措施落实情况;工程竣工后,要监督管理环境恢复监测和环境恢复计划的落实情况及环保处理设施运行情况。分项工程施工期间,环境监理工程师将对承包商的环保方面施工及可能产生污染的环节应进行全方位的巡视,对主要污染工序进行全过程的旁站、全环节的监测与检查。

7.4 环境管理

十堰水资源配置工程环境管理分为外部管理和内部管理两部分。

外部管理由国家及地方环境保护行政部门实施,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确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工作需达到的相应标准与要求,负责工程各阶段环境保护工作不定期监督、检查及环境保护竣工验收。

内部管理工作分施工期和运行期:施工期由建设单位负责,对工程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进行优化、组织和实施,保证达到国家和地方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的要求。运行期由地方行政主管部门及建设单位共同负责组织实施,对工程运行期的环境保护规划、保护措施进行优化、组织和实施。

8综合结论

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符合相关规划要求。工程的建设可有效解决十堰市经济发展的缺水矛盾,提高供水安全性和应急备用保障能力,适当改善东江下游河道枯水期生态环境流量,对维护十堰市供水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工程产生的不利环境影响可通过植被恢复、增殖放流、生境修复、合理调度等措施减缓;施工期产生的不利影响可采取相应的工程的建设需严格遵循环境保护原则,在有效落实本报告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后,工程建设产生的不利环境影响可以有效减缓和控制,从环境角度分析,工程的建设是可行的。

责任编辑: 市水利局_防汛办
方针政策权威发布,网上问政快速回应,最新资讯随时掌握。
十堰发布
  • 欢迎关注十堰政府网官方微信“十堰发布”
  • ① 打开微信——发现——扫一扫,扫描左侧的微信二维码关注。
  • ② 打开微信——通讯录——右上角“添加”,搜索“十堰发布”“syfb0719”关注。